close
[網連中國]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周年22.2億立方丹江水潤澤京津冀豫
南水北調工程陶德斌攝
台北靜電油煙機出租
行船丹江口,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南水北調中線渠首,覆蓋豫鄂陜三省,玉界瓊田連霄漢,波濤洶湧向北去。
歷經50年論證與規劃,耗時11年建設與施工,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點32分正式提閘通水。通水一年間,22.2億立方丹江水潤澤瞭京津冀豫15.5萬平方千米山川土地。
對於這一泓“南水”,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傢住河西區謙福裡小區的市民張世強感觸頗深。他說,以前喝的是海河水,水質不好,口感苦澀。自2014年丹江水入津後,水質明顯好轉,而且口感甘甜。“你看,水很清澈,沒有任何雜質”,張世強指著一碗剛接的清水說。
天津如此,遠在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和核心水源區的河南淅川縣亦是如此:“這水真清澈啊!”參加丹江口水庫匯水區豫鄂陜九市區(南陽)網絡論壇的北京網信辦副調研員王強走上淅川渠首低頭感嘆。
而早在一年前的2014年12月末,首用丹江水砌茶的北京南城市民鄭學鋒即驚喜感慨,“終於喝上好水瞭!”
這一句“好水”的背後,是受水地和供水地的攜手努力,更是數以萬計參與者的全力付出,他們,還有她們,讓我們永遠不能也不該忘記。
源頭治污、途中監控 多地齊心合力成就咱 “中國好水”
匯水區三省九市全力以赴堅決不讓一絲污染進庫區
站在河南淅川縣城東的鳳凰山遠眺,松青柏翠;淅川縣宋崗碼頭沿岸,兩耳沒有機器轟鳴的噪音,也沒有農民撒肥種田的畫面,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石漠化的荒山,誰又能想到,這裡曾風吹雨淋,黃泥翻滾,農藥化肥,隨河入庫?
南水北調,成敗皆在水質,水源保護是重中之重。保護南水北調的水源,重在持續。作為匯水區的三省九市,仍在不斷探索與實踐,牢守著制度與紅線,使這一浩大工程,因為瞭“水清民富”的基礎打造,變保護水質的“重在持續”為“能持續、可持續”。
盤點各地的發展戰略、規劃,都明確同一個理念——嚴格落實《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強力推進項目實施,嚴格環境治理,堅決不讓一絲污染進庫區。
在河南,南陽市除嚴格“加綠減污”制度的實施外,還把庫區屏障的生態建設放在“可持續”戰略的重要位置,嚴守1490萬畝耕地紅線、1630萬畝林地綠線、400萬畝水域濕地藍線,更在規劃中突出瞭伏牛山、桐柏山、千裡淮河、南水北調中線庫區和幹渠“兩山兩水”生態建設,構建生態屏障。目前,南陽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5.25%,丹江口庫區森林覆蓋率甚至達到53%。“青山綠水產甜水”已成為現實。
洛陽市也積極引導關停的工礦企業向農副產品加工、特色養殖、花卉苗木等綠色產業轉型,決不讓污染源死灰復燃。在鄧州市,則大力推行育林綠化、退耕還林工程,目前累計退耕地115萬畝,讓沿庫區鄉鎮森林覆蓋率達到一半。這些方式,都讓“持續”從根本上紮緊瞭源頭。
商洛市除瞭發展節約86.4萬噸標煤的10萬戶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行動計劃外,還在全市推行環保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度,強力推行退耕還林,關閉污染企業、礦山,治理建設污水,嚴防農藥和化肥超標使用、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等,更將責任查究到市、縣、鎮、村領導和企業主體,為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奠定堅實基礎。
在湖北,十堰市最大的城區河——神定河水流湍急,下遊已能見魚兒暢遊,“過去河水發臭難聞,現在卻這麼清”,在河邊鍛煉的70多歲的吳太婆見證著神定河水的“突變”。而神定河整治僅僅是十堰城區截污治污的一個樣本。“要保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就要持續抓‘五河’治理!這一年來,我們90%的精力都在這上面。人工濕地、人工快滲技術、紅菌技術……十堰實施的治水技術可謂是‘萬國技術博覽會’,目前污水處理的主流及創新工藝有30多種,十堰用瞭21種。”十堰市環保局高級工程師暢軍慶說,為治理“五河”流域,十堰市封堵、截流瞭590個排污口,建成818公裡污水管網,主要污染物下降瞭50%。昔日的五條排污河如今水清岸綠,一路清澈奔向丹江口水庫。
在陜西,安康市通過1365名河長和300多個高清攝像頭將整個漢江流域全面監控起來,攝像頭監控一發現異常立即電話通知河長,此外,摸清排查污染源,嚴格監控水質。作為安康市紫陽縣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同時還兼任紫陽縣發改委副主任的吳小剛對於水源地保護問題理解頗深,“保護好漢江水質關鍵是提高群眾的認識,提高群眾認識的實質是讓群眾嘗到保護好水帶來的‘甜頭’,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引導群眾理解保護這一方水土就是為瞭子孫留資源,並且懲罰分明,讓群眾知道破壞水源的後果,明白保護水源的好處,最終實現人人參與。”
漢中在全市范圍開展漢江流域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大力推進以漢江流域縣城和39個鎮為重點的污水垃圾集中處理;以中心城區和平川縣城為重點的城市揚塵治理和以企業淘汰落後產能為重點的節能減排治污;以及以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的面源污染治理等四大戰役。同時,政府部門投資165億元解決瞭9.43萬戶搬遷移民的住宿問題,讓戶均固定資產增收10萬元以上,不讓移民因返遷復蹈舊轍,產生農業面源污染可能。
而商洛市,則把規模較大的村莊,按照以秦嶺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做好村容村貌建設,消滅農村面源污染,對於規模較小開發不便的村落,進行生態移民搬遷,結合精準扶貧和丹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讓群眾搬得出、住得進、住得穩、能安居的原則,商洛2015年,全面完成整村推進項目村建設115個,其中丹江流域4個縣(區)建設整村推進項目村71個,全年共投入專項財政扶貧資金2613萬元。
受水地兩市一省做足功課多重防線努力確保水達標
保護水質,僅有水源地的努力遠遠不夠,受水地同樣需要做到一百分的努力,才能真正確保一江清水持續北流。對此,京津冀有著清醒的認識,早在中線工程尚未通水時,三省份即專門研究“南水”水質保護方案並陸續實施,而今,三地在確保水質方面,更是有瞭較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全方位措施。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天津分局副局長胡金洲介紹,為瞭確保水質達標,天津主要從四方面采取措施:結合國務院頒佈的《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加強沿線人民對南水北調工程的認識,提高人民用水、護水的意識;加強輸水安全保護,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凡是露天的渠道,全部采取封閉式管理,同時沿線派專人進行巡查、巡視;加強水質監測,天津幹線155公裡,沿線設自動監測中心和人工水質監測站,自動化水質監測站每隔六小時取一次水,直接控制水質情況,同時工作人員定期取樣進行水質監測,確保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提高應急保障措施,一旦沿線某一段水質出現水污染或其他問題,天津幹線沿線設置的3個退水口將把水退回,同時相關部門啟動應急預案,保證居民用水安全。
河北為瞭保障“南水”品質也是重重把關。在石傢莊,實行西北水廠與疾控中心雙重監測;在邯鄲,為瞭進一步保障水質安全,該市城管執法局自來水公司還專門邀請供水專傢對水處理工藝進行研討,目的是實現邯鄲市供水水質與發達國傢標準接軌,開啟從“安全水”進入“優質水”的時代……近日,河北省住建廳又印發瞭《關於在南水北調受水區開展城市供水水質在線數據監測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在線水質監測范圍,決定先將河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7個設區市城區(不含所轄縣級市和縣城)已建成或試運行的南水北調工程配套地表水廠,納入河北省城市供水水質監管信息系統監測試點范圍,條件成熟後,逐步向全省其他水廠延伸。
而早在2014年中線工程通水之前,北京就在“南水”水質保護方面做足瞭功課: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2014年10月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北京市專門構築瞭“三道防線”——當河北來水水質出現問題時,關閉總幹渠北拒馬河暗渠進口節制閘,開啟退水閘,將來水排入拒馬河內,問題水“不進京”;當永定河以西水質突發問題時,關閉永定河倒虹吸進口閘,將來水排入滯洪水庫或永定河,問題水“不進城”;當水廠取水口前水質發現問題時,停止取水,問題水“不進廠”。此外,北京市南水北調辦、水務、環保、衛生、自來水、海委、國調辦中線局等單位和部門建立瞭聯合水質監測預警機制,積極推進水質監督體系建設,按照“知名專傢領銜、公眾廣泛參與、社會監督、自測與第三方平行檢測”相結合的原則,建立開放的水質監測平臺,增強水質監測數據的公信力。
“供需”雙贏 水清民富 中線工程通水一年全方位“豐收”
這項世界級的調水工程,匯聚瞭數十萬建設者的汗水,凝結瞭幾十萬庫區移民的無私奉獻;她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緩解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困難,使北部缺水省份百姓喊出一句“好水”,也不僅僅是促進受水省份水生態環境的改善,而更是倒逼出水源地的經濟綠色轉型,和發展特色生態產業帶來的民眾增收。
“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傢傢都有車、戶戶住洋房。”這是河南淅川渠首陶岔新村客棧老板范成保對生活的形容。
“我們這個蔬菜專業鎮,每畝菜地年均收入1.5萬元。”這是湖北十堰鄖縣柳陂鎮挖斷崗村村民易國珍嘴邊的驕傲。
“山青水綠桃花谷,城裡人周末來遊玩,我的農傢樂一年凈賺五六萬……”這是陜西省丹鳳縣桃花谷國傢水保科技示范園區村民王全德口中的笑語。
讓匯水區兄弟“富起來”,不僅是投桃報李的感恩,更是保證江水“永續北送”的基礎。為實現“水清+民富”的雙贏,匯水區九市想方設法積極轉型,在京津及全國兄弟省市區的幫助下,各自開動智慧,尋找路徑,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一年來,九市人民以堅毅的決心,超人的智慧,共築“持久水清民富”的無形大堤。
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介紹,淅川縣,不僅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更是“水清民富”的標桿。為更好地讓移民群體富起來,該縣先後為企業融資近20億元。僅茶產業一項,每年就提供5000萬元以上的信貸資金。目前的淅川縣,除林業產業蔚為大觀外,還引進50多傢企業,投資8.5億元發展茶葉等生態產業28萬畝,林農人均增收800多元。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等多種經營模式,現在年產值也可達4.47億元。發展旅遊業更是解決瞭8000多人就業。據統計,2014年淅川縣僅林業產值就達12.5億元,8.5萬農民由此端上瞭“綠飯碗”,走上瞭致富路。
不惟淅川,南陽市更將“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實現水清民富”上升到全市戰略上來。南陽市委書記穆為民特別強調,要真正做到把豐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績融在清水裡。為此,南陽市政府與北京市就產業項目、園區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建立長效機制。
湖北省十堰市的鄖縣,則通過完善統籌型、捆綁式資金投入機制,整體連片推進60個生態宜居村莊建設,打造出瞭茶店鎮櫻桃溝村等一批以觀光休閑、蔬菜種植為特色的生態宜居村莊,這裡的農民也實現瞭“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傢”,2萬多農民在傢門口當上產業工人,實現就近“城鎮化”。原有的移民新村也陸續通過擴展、提升、增容變成新型農村社區,群眾在共建中共享,在共榮中發展。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還帶動瞭旅遊、運輸、服務等相關行業迅猛發展。
在陜南秦巴山區,紫陽縣居民劉際會在自傢敞亮的客廳裡為人民網記者講述瞭移民搬遷的經歷。為瞭保一江清水送京津,陜南三市結合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啟動瞭生態移民搬遷項目,劉際會就屬於生態移民搬遷的住戶之一。他的傢原本在安康市紫陽縣高橋鎮一個叫鐵佛村的偏遠山村裡,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孩子上學要走4公裡的山路。新的安置樓寬敞明亮,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離高橋鎮隻有幾百米的距離,孩子上學走幾分鐘就到瞭,生活特別方便。
高橋鎮幹部張福華告訴記者,為瞭保護漢江小流域水質,消滅農村面源污染、幫助偏遠山區居住分散的村民較好地實現脫貧致富,高橋鎮將居住分散的偏遠山區居民集中搬遷到鎮上移民安置小區,並建立完善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
“我們在鎮上設立農業園區,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搬遷移民搬得進、能致富,隻有農民富瞭,我們的水源保護才有群眾基礎,群眾肚子都吃不飽怎麼能很好地保護水源靜電油煙機出租?”張福華坦言。
思路一變天地寬,正如十堰市長張維國所說:“我們既要算讓群眾靠綠色產業致富的這筆經濟賬,更要算保護生態保護庫區清水的民生賬和政治賬。綠色發展事關民眾的幸福指數,要一直走下去。”行走目前的南水北調中線匯水區,遍地綠,滿眼富,因“水清”轉變出的“民富”新局面,正如同清澈的丹江水一樣,甘甜沁骨,不斷持續……
(人民網肖玲、楊文娟、時巖、程明輝、李如勝、周雯、吳超、張偉、杜旭濤等參與采寫 謝維對此稿亦有貢獻)
相關鏈接
長江水入津將滿一周年 逾一半天津居民受益
"南水入戶":河北水質更有保障 水價更加明確
中線通水一周年:“水新竹靜電機出租清民富”保障一渠清水送京津
再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陜南護水這一年
【1】【2】【3】【4】【5】【6】【7】【8】【9】下一頁
南水北調工程陶德斌攝
台北靜電油煙機出租
行船丹江口,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南水北調中線渠首,覆蓋豫鄂陜三省,玉界瓊田連霄漢,波濤洶湧向北去。
歷經50年論證與規劃,耗時11年建設與施工,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點32分正式提閘通水。通水一年間,22.2億立方丹江水潤澤瞭京津冀豫15.5萬平方千米山川土地。
對於這一泓“南水”,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傢住河西區謙福裡小區的市民張世強感觸頗深。他說,以前喝的是海河水,水質不好,口感苦澀。自2014年丹江水入津後,水質明顯好轉,而且口感甘甜。“你看,水很清澈,沒有任何雜質”,張世強指著一碗剛接的清水說。
天津如此,遠在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和核心水源區的河南淅川縣亦是如此:“這水真清澈啊!”參加丹江口水庫匯水區豫鄂陜九市區(南陽)網絡論壇的北京網信辦副調研員王強走上淅川渠首低頭感嘆。
而早在一年前的2014年12月末,首用丹江水砌茶的北京南城市民鄭學鋒即驚喜感慨,“終於喝上好水瞭!”
這一句“好水”的背後,是受水地和供水地的攜手努力,更是數以萬計參與者的全力付出,他們,還有她們,讓我們永遠不能也不該忘記。
源頭治污、途中監控 多地齊心合力成就咱 “中國好水”
匯水區三省九市全力以赴堅決不讓一絲污染進庫區
站在河南淅川縣城東的鳳凰山遠眺,松青柏翠;淅川縣宋崗碼頭沿岸,兩耳沒有機器轟鳴的噪音,也沒有農民撒肥種田的畫面,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石漠化的荒山,誰又能想到,這裡曾風吹雨淋,黃泥翻滾,農藥化肥,隨河入庫?
南水北調,成敗皆在水質,水源保護是重中之重。保護南水北調的水源,重在持續。作為匯水區的三省九市,仍在不斷探索與實踐,牢守著制度與紅線,使這一浩大工程,因為瞭“水清民富”的基礎打造,變保護水質的“重在持續”為“能持續、可持續”。
盤點各地的發展戰略、規劃,都明確同一個理念——嚴格落實《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強力推進項目實施,嚴格環境治理,堅決不讓一絲污染進庫區。
在河南,南陽市除嚴格“加綠減污”制度的實施外,還把庫區屏障的生態建設放在“可持續”戰略的重要位置,嚴守1490萬畝耕地紅線、1630萬畝林地綠線、400萬畝水域濕地藍線,更在規劃中突出瞭伏牛山、桐柏山、千裡淮河、南水北調中線庫區和幹渠“兩山兩水”生態建設,構建生態屏障。目前,南陽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5.25%,丹江口庫區森林覆蓋率甚至達到53%。“青山綠水產甜水”已成為現實。
洛陽市也積極引導關停的工礦企業向農副產品加工、特色養殖、花卉苗木等綠色產業轉型,決不讓污染源死灰復燃。在鄧州市,則大力推行育林綠化、退耕還林工程,目前累計退耕地115萬畝,讓沿庫區鄉鎮森林覆蓋率達到一半。這些方式,都讓“持續”從根本上紮緊瞭源頭。
商洛市除瞭發展節約86.4萬噸標煤的10萬戶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行動計劃外,還在全市推行環保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度,強力推行退耕還林,關閉污染企業、礦山,治理建設污水,嚴防農藥和化肥超標使用、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等,更將責任查究到市、縣、鎮、村領導和企業主體,為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奠定堅實基礎。
在湖北,十堰市最大的城區河——神定河水流湍急,下遊已能見魚兒暢遊,“過去河水發臭難聞,現在卻這麼清”,在河邊鍛煉的70多歲的吳太婆見證著神定河水的“突變”。而神定河整治僅僅是十堰城區截污治污的一個樣本。“要保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就要持續抓‘五河’治理!這一年來,我們90%的精力都在這上面。人工濕地、人工快滲技術、紅菌技術……十堰實施的治水技術可謂是‘萬國技術博覽會’,目前污水處理的主流及創新工藝有30多種,十堰用瞭21種。”十堰市環保局高級工程師暢軍慶說,為治理“五河”流域,十堰市封堵、截流瞭590個排污口,建成818公裡污水管網,主要污染物下降瞭50%。昔日的五條排污河如今水清岸綠,一路清澈奔向丹江口水庫。
在陜西,安康市通過1365名河長和300多個高清攝像頭將整個漢江流域全面監控起來,攝像頭監控一發現異常立即電話通知河長,此外,摸清排查污染源,嚴格監控水質。作為安康市紫陽縣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同時還兼任紫陽縣發改委副主任的吳小剛對於水源地保護問題理解頗深,“保護好漢江水質關鍵是提高群眾的認識,提高群眾認識的實質是讓群眾嘗到保護好水帶來的‘甜頭’,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引導群眾理解保護這一方水土就是為瞭子孫留資源,並且懲罰分明,讓群眾知道破壞水源的後果,明白保護水源的好處,最終實現人人參與。”
漢中在全市范圍開展漢江流域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大力推進以漢江流域縣城和39個鎮為重點的污水垃圾集中處理;以中心城區和平川縣城為重點的城市揚塵治理和以企業淘汰落後產能為重點的節能減排治污;以及以農村環境整治為重點的面源污染治理等四大戰役。同時,政府部門投資165億元解決瞭9.43萬戶搬遷移民的住宿問題,讓戶均固定資產增收10萬元以上,不讓移民因返遷復蹈舊轍,產生農業面源污染可能。
而商洛市,則把規模較大的村莊,按照以秦嶺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做好村容村貌建設,消滅農村面源污染,對於規模較小開發不便的村落,進行生態移民搬遷,結合精準扶貧和丹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讓群眾搬得出、住得進、住得穩、能安居的原則,商洛2015年,全面完成整村推進項目村建設115個,其中丹江流域4個縣(區)建設整村推進項目村71個,全年共投入專項財政扶貧資金2613萬元。
受水地兩市一省做足功課多重防線努力確保水達標
保護水質,僅有水源地的努力遠遠不夠,受水地同樣需要做到一百分的努力,才能真正確保一江清水持續北流。對此,京津冀有著清醒的認識,早在中線工程尚未通水時,三省份即專門研究“南水”水質保護方案並陸續實施,而今,三地在確保水質方面,更是有瞭較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全方位措施。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天津分局副局長胡金洲介紹,為瞭確保水質達標,天津主要從四方面采取措施:結合國務院頒佈的《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加強沿線人民對南水北調工程的認識,提高人民用水、護水的意識;加強輸水安全保護,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凡是露天的渠道,全部采取封閉式管理,同時沿線派專人進行巡查、巡視;加強水質監測,天津幹線155公裡,沿線設自動監測中心和人工水質監測站,自動化水質監測站每隔六小時取一次水,直接控制水質情況,同時工作人員定期取樣進行水質監測,確保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提高應急保障措施,一旦沿線某一段水質出現水污染或其他問題,天津幹線沿線設置的3個退水口將把水退回,同時相關部門啟動應急預案,保證居民用水安全。
河北為瞭保障“南水”品質也是重重把關。在石傢莊,實行西北水廠與疾控中心雙重監測;在邯鄲,為瞭進一步保障水質安全,該市城管執法局自來水公司還專門邀請供水專傢對水處理工藝進行研討,目的是實現邯鄲市供水水質與發達國傢標準接軌,開啟從“安全水”進入“優質水”的時代……近日,河北省住建廳又印發瞭《關於在南水北調受水區開展城市供水水質在線數據監測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在線水質監測范圍,決定先將河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7個設區市城區(不含所轄縣級市和縣城)已建成或試運行的南水北調工程配套地表水廠,納入河北省城市供水水質監管信息系統監測試點范圍,條件成熟後,逐步向全省其他水廠延伸。
而早在2014年中線工程通水之前,北京就在“南水”水質保護方面做足瞭功課: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2014年10月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北京市專門構築瞭“三道防線”——當河北來水水質出現問題時,關閉總幹渠北拒馬河暗渠進口節制閘,開啟退水閘,將來水排入拒馬河內,問題水“不進京”;當永定河以西水質突發問題時,關閉永定河倒虹吸進口閘,將來水排入滯洪水庫或永定河,問題水“不進城”;當水廠取水口前水質發現問題時,停止取水,問題水“不進廠”。此外,北京市南水北調辦、水務、環保、衛生、自來水、海委、國調辦中線局等單位和部門建立瞭聯合水質監測預警機制,積極推進水質監督體系建設,按照“知名專傢領銜、公眾廣泛參與、社會監督、自測與第三方平行檢測”相結合的原則,建立開放的水質監測平臺,增強水質監測數據的公信力。
“供需”雙贏 水清民富 中線工程通水一年全方位“豐收”
這項世界級的調水工程,匯聚瞭數十萬建設者的汗水,凝結瞭幾十萬庫區移民的無私奉獻;她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緩解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困難,使北部缺水省份百姓喊出一句“好水”,也不僅僅是促進受水省份水生態環境的改善,而更是倒逼出水源地的經濟綠色轉型,和發展特色生態產業帶來的民眾增收。
“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傢傢都有車、戶戶住洋房。”這是河南淅川渠首陶岔新村客棧老板范成保對生活的形容。
“我們這個蔬菜專業鎮,每畝菜地年均收入1.5萬元。”這是湖北十堰鄖縣柳陂鎮挖斷崗村村民易國珍嘴邊的驕傲。
“山青水綠桃花谷,城裡人周末來遊玩,我的農傢樂一年凈賺五六萬……”這是陜西省丹鳳縣桃花谷國傢水保科技示范園區村民王全德口中的笑語。
讓匯水區兄弟“富起來”,不僅是投桃報李的感恩,更是保證江水“永續北送”的基礎。為實現“水清+民富”的雙贏,匯水區九市想方設法積極轉型,在京津及全國兄弟省市區的幫助下,各自開動智慧,尋找路徑,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一年來,九市人民以堅毅的決心,超人的智慧,共築“持久水清民富”的無形大堤。
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介紹,淅川縣,不僅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更是“水清民富”的標桿。為更好地讓移民群體富起來,該縣先後為企業融資近20億元。僅茶產業一項,每年就提供5000萬元以上的信貸資金。目前的淅川縣,除林業產業蔚為大觀外,還引進50多傢企業,投資8.5億元發展茶葉等生態產業28萬畝,林農人均增收800多元。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等多種經營模式,現在年產值也可達4.47億元。發展旅遊業更是解決瞭8000多人就業。據統計,2014年淅川縣僅林業產值就達12.5億元,8.5萬農民由此端上瞭“綠飯碗”,走上瞭致富路。
不惟淅川,南陽市更將“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實現水清民富”上升到全市戰略上來。南陽市委書記穆為民特別強調,要真正做到把豐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績融在清水裡。為此,南陽市政府與北京市就產業項目、園區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建立長效機制。
湖北省十堰市的鄖縣,則通過完善統籌型、捆綁式資金投入機制,整體連片推進60個生態宜居村莊建設,打造出瞭茶店鎮櫻桃溝村等一批以觀光休閑、蔬菜種植為特色的生態宜居村莊,這裡的農民也實現瞭“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傢”,2萬多農民在傢門口當上產業工人,實現就近“城鎮化”。原有的移民新村也陸續通過擴展、提升、增容變成新型農村社區,群眾在共建中共享,在共榮中發展。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還帶動瞭旅遊、運輸、服務等相關行業迅猛發展。
在陜南秦巴山區,紫陽縣居民劉際會在自傢敞亮的客廳裡為人民網記者講述瞭移民搬遷的經歷。為瞭保一江清水送京津,陜南三市結合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啟動瞭生態移民搬遷項目,劉際會就屬於生態移民搬遷的住戶之一。他的傢原本在安康市紫陽縣高橋鎮一個叫鐵佛村的偏遠山村裡,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孩子上學要走4公裡的山路。新的安置樓寬敞明亮,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離高橋鎮隻有幾百米的距離,孩子上學走幾分鐘就到瞭,生活特別方便。
高橋鎮幹部張福華告訴記者,為瞭保護漢江小流域水質,消滅農村面源污染、幫助偏遠山區居住分散的村民較好地實現脫貧致富,高橋鎮將居住分散的偏遠山區居民集中搬遷到鎮上移民安置小區,並建立完善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
“我們在鎮上設立農業園區,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搬遷移民搬得進、能致富,隻有農民富瞭,我們的水源保護才有群眾基礎,群眾肚子都吃不飽怎麼能很好地保護水源靜電油煙機出租?”張福華坦言。
思路一變天地寬,正如十堰市長張維國所說:“我們既要算讓群眾靠綠色產業致富的這筆經濟賬,更要算保護生態保護庫區清水的民生賬和政治賬。綠色發展事關民眾的幸福指數,要一直走下去。”行走目前的南水北調中線匯水區,遍地綠,滿眼富,因“水清”轉變出的“民富”新局面,正如同清澈的丹江水一樣,甘甜沁骨,不斷持續……
(人民網肖玲、楊文娟、時巖、程明輝、李如勝、周雯、吳超、張偉、杜旭濤等參與采寫 謝維對此稿亦有貢獻)
相關鏈接
長江水入津將滿一周年 逾一半天津居民受益
"南水入戶":河北水質更有保障 水價更加明確
中線通水一周年:“水新竹靜電機出租清民富”保障一渠清水送京津
再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陜南護水這一年
【1】【2】【3】【4】【5】【6】【7】【8】【9】下一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